日常门诊检验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血常规的审核,那审核结果的流程基本三大步:1、重中之重就是仪器的状态,做好质控,确保室内质控的在控状态。2、检查标本的状态,排除实验前的干扰,比如有无凝块。3、上机检测后结果的审核。结果的审核就需要多方面的衡量,结果的宏观浏览,直方图和散点图的揣摩,仪器的报警信息。然而,这天一个看似正常结果,报警信息和最终的镜检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这是医院对透析病人季度体检中的一例结果(见表 1,表 2),透析病人因肾性贫血,血小板结果常有减低。在结果审核其中对血小板减低并未心里有警惕。有一例血小板减低的结果,却有其他的发现。表 1
表 2
审核中,先浏览了结果,看了直方图和散点图,以及报警信息。该标本中度贫血,血小板减低,但直方图并未有明显异常。散点图报警,见异常淋巴细胞?原始细胞?仔细查看散点图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异常细胞区域。但是有原始细胞?的提示且血小板减低均触发了复检规则。出于不放过的态度,于是进行涂片复检(见表 3)。
油镜下偶见反应性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涂片与结果符合。在我决定就这样发放报告的时候,发现了有个细胞的细胞浆中两三个小红棒,当时就觉得不妙。仔细看不就是奥氏小体。差点就疏忽大意了,真是倒吸一口冷汗。于是决定多浏览视野仔细观察,发现因病人贫血,涂片中细胞本就较少,加上涂片全览中异常细胞并不多见,细胞的大小与大淋巴细胞一致。如果不是一时的惊鸿一瞥,可能很容易漏检。
表 3
结果和临床沟通后,病患要求转入上级医院血液科就诊。随后追访上级医院,病人做了骨髓穿刺和流式细胞术综合分析后最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2 ,建议继续做免疫学分型(见表 4,表 5)。
这个患者病历诊断显示为透析患者,透析患者常因为肾功能受损,导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低,导致肾性贫血。透析患者在治疗中均需常规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1]。所以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异常结果并未引起我的过度关注。 血小板减低,但直方图并未有明显异常。在审核中就会对贫血及血小板的结果容易忽视。考虑淋巴比例增高,季节处于流感多发季节。并且散点图常将大淋巴细胞有所误认,所以报警信息中异常淋巴细胞?也未让我完全警惕。单从表面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合,在审核中很容易被疏忽,如果再细心一点结合直方图可能就会减少漏检,如果再结合了散点图的报警信息和散点图分布就会提高警惕。异常血液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较少,初期可能就更少了。血涂片如果不能更加仔细多浏览视野也会造成漏检。表 4
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