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上尿路感染,通常发生于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从下尿路(如尿道和膀胱)向上蔓延,经输尿管进入肾脏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急性肾盂肾炎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
复杂性肾盂肾炎发生在具有功能性或结构性异常的患者中,例如神经源性膀胱或由肾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此外,具有特定宿主风险因素的患者,如免疫抑制、老年或男性,也被归类为复杂性肾盂肾炎。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没有尿路异常,也不存在特定的宿主风险因素,则被认为是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如果怀疑急性肾盂肾炎,首先应进行基础生命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稳定。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可能会表现出败血症或休克的迹象,如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因此,必须确保气道通畅、以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稳定。此外,应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支持,并对患者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
接下来,若患者稳定或经过初步处理后趋于稳定,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患者通常会报告发热、寒战、乏力、肋部疼痛、恶心和呕吐,有时还会有排尿困难。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体温升高、低血压、心动过速、肋脊角(CVA)压痛、肋部压痛以及腹部压痛。
此时,应高度怀疑肾盂肾炎,下一步是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BC)、全面代谢面板(CMP)、尿常规(UA)和尿培养。
在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通常提示白细胞增多伴左移,而 CMP 可能显示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tinine)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尿常规通常会发现脓尿和菌尿,同时可能出现血尿、亚硝酸盐(nitrates)、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阳性以及白细胞管型(WBC casts)。
一旦确诊急性肾盂肾炎,下一步是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门诊治疗适用于能够耐受口服药物、能遵循治疗方案且无合并症的患者。一些需要考虑的重要合并症包括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既往肾结石病史或尿路解剖结构异常。
对于符合门诊治疗标准的患者,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补液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由于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增加,开始口服氟喹诺酮治疗之前,应先给予一次肠外抗生素,例如肌内注射头孢曲松(ceftriaxone),然后再口服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随后,应回顾之前送检的培养结果。这些结果通常会在几天内明确病原体,从而可以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一般而言,开始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后,应在 72 小时内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症状改善,则说明治疗有效,可确信诊断为肾盂肾炎。相反,如果患者未见好转,则说明门诊治疗失败,应怀疑复杂性肾盂肾炎,此时应将患者收入院,进行住院治疗。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复杂性肾盂肾炎的住院治疗。住院治疗适用于无法耐受口服药物、门诊治疗失败、可能无法遵循治疗方案或合并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尿路梗阻或脓肿形成。
在等待培养结果的同时,应立即开始静脉补液和经验性静脉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ceftriaxone)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并密切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如果患者症状改善,说明治疗有效,此时可考虑出院,并安排患者继续完成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然而,如果患者接受 72 小时静脉抗生素治疗后仍无临床改善,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可能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而消除肾盂肾炎的持续存在。CT 主要用于检查是否存在肾结石、解剖异常或尿流梗阻,如恶性肿瘤或脓肿。
例如,CT 可能显示阻塞性肾结石导致的肾盂肾炎,影像表现为皮质强化减少,并伴随肾周脂肪浸润。这些患者属于复杂性肾盂肾炎。
对于这类患者,应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并会诊相关外科团队。此外,超声检查也可以用于寻找可能的病因,特别适用于妊娠期患者或存在 CT 禁忌症的个体,或者在无法获得 CT 设备的情况下使用。
另一方面,如果肾脏超声和 CT 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则高度提示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此时应根据培养调整抗生素治疗,并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患者症状改善,说明治疗有效,此时可考虑出院,继续完成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然而,如果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或进一步恶化,则应怀疑未明确诊断的复杂性肾盂肾炎,此时应重复尿培养,并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有时可能需要请外科团队会诊。
最后,这里有一个关键的临床要点需要牢记!并非所有复杂性肾盂肾炎都会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若肾盂肾炎伴随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应将其视为复杂性病例,并采取更为积极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此外,尽管尿路感染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但如果发生在男性病人身上,则应始终视为复杂性肾盂肾炎,并进行泌尿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