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高血压,一定不要忽略这两个指标!
时间:2025年03月22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医学科普 阅读量:5221


01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依据《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的指导原则,明确区分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存在明确病理生理机制的高血压类型,一旦确诊并成功移除或控制其病因,该类高血压有望得到根治或显著改善。因此,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鉴别诊断成为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0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约 5%~13%

当前我国高血压住院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构成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血压异常的重要因素。

表 1 我国高血压住院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构成[2]

image.png



在上述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中,或多或少会伴随有以下症状或体征[2]

(1)血压中、重度升高的年轻高血压患者;(2)舒张压高于 100 mmHg 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 ≥ 65 岁);(3)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例如肢体脉搏搏动不对称性减弱或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既往患有肾脏疾病史等;(4)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伴低血钾;(5)发生与高血压程度不相称的靶器官损伤;(6)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良好但近期内又明显升高;(7)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伴随低血钾现象并不鲜见。然而,许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该典型表现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之间的相关性。以往认为 PA 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不足 1%,随着认识水平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近 40 年来 PA 的检出率增加了近 10 倍。近年研究显示:PA 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5%~13%。国内的数据显示:社区新发高血压人群中 PA 的检出率约为 4%[6]早期诊断和干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对于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以及伴有低血钾症状或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原醛症筛查。

03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症首选筛查指标

《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ESC 2024)强调[3],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那些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必须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建议对所有确诊为高血压(血压 > 140/90 mmHg)的成人,应通过肾素和醛固酮水平的测定,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

表 2. 推荐意见

image.png

内容来源参考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 版)[4]指南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症首选筛查指标(强推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具体诊疗流程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原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RC:直接肾素浓度;CT:计算机断层扫描

附图 1 原醛症诊疗流程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 2.4~3.7(ng/dL)/(mU/L)作为ARR 的筛查界值,一般以 ARR > 3.7(ng/dL)/(mU/L)作为 PA 筛查阳性的截断值[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 版)建议,对于合并自发性低血钾症、血浆肾素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且血清醛固酮浓度 > 20 ng/dL 的患者群体,可直接诊断为 PA,无需进行确诊试验(弱推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