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时,唾液酸苷酶一定阳性吗?
时间:2025年03月23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医学科普 阅读量:6848

什么是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以阴道内正常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而以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为主导致的阴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见的阴道炎类型之一。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兼性厌氧菌(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拟杆菌、阴道阿托普菌)以及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1]
BV 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可引起盆腔炎症性疾病、妇科手术后感染及不孕症。妊娠期合并 BV 可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 [2]。而 BV 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10%~40% 的 BV 患者无临床症状。其次,BV 复发率高:BV 的初始治愈率为 70%~90%,BV 治疗后 1 个月的复发率为 20%,治疗后 3 个月的复发率可达 40%,治疗后 12 个月的复发率可高达 60%[1]
BV 的诊断目前主要根据 Amsel 临床诊断标准及革兰染色 Nugent 评分诊断标准。Amsel 标准:是 BV 诊断的临床「金标准」。下列 4 项临床特征中至少 3 项阳性即诊断 BV,(1)线索细胞阳性(即线索细胞数量 > 20% 阴道上皮细胞总量);(2)胺试验阳性;(3)阴道分泌物 pH 值 > 4.5;(4)阴道分泌物呈均质、稀薄、灰白色;其中线索细胞阳性为必备条件。

干化学中的唾液酸苷酶如何检测?阳性有什么临床意义?
唾液酸苷酶 (SNA) 是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氏菌、拟杆菌、动弯杆菌等合成的一种特异性酶,能对抗粘液保护因子和溶解阴道上皮细胞 [3]其活性与病原菌数量成正比,BV 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的 SNA 活性高于正常女性 [4]。唾液酸苷酶阳性提示可能有 BV,对诊断 BV 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检测原理主要是:唾液酸苷酶水解 5-溴-4-氯-3- 吲哚乙酰神经氨酸,释放出溴吲哚基 ,后者遇重氮盐起反应呈红色或紫色,呈色深度与唾液酸苷酶活性成正比。

BV 时,阴道分泌物检查中唾液酸苷酶一定阳性吗?
在阴道分泌物检查中,细菌性阴道炎(BV)时唾液酸苷酶通常是阳性的,但并非一定为阳性。
1. 导致 BV 的细菌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所有引起 BV 的细菌都能产生唾液酸苷酶,若引起 BV 的细菌种类以不产唾液酸苷酶为主,此时即使存在 BV,唾液酸苷酶呈阴性结果。因此并不是所有 BV 患者都有唾液酸苷酶阳性的结果。
2. 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不同的唾液酸苷酶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能存在差异,国内有研究 [5] 显示唾液酸酶诊断 BV 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 45.04%、99.85%。如果检测方法不够敏感,可能会遗漏一些实际存在细菌性阴道炎但唾液酸苷酶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情况。
3. 样本质量与采集:若阴道分泌物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如果不规范,可能会影响唾液酸苷酶的活性和检测。比如样本被污染、放置时间过长导致酶活性降低等,都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4. 疾病所处的阶段:在 BV 早期或病情较轻时,阴道菌群变化可能尚未导致唾液酸苷酶明显升高,此时唾液酸苷酶检测可能为阴性。而在疾病的晚期或病情严重时,唾液酸苷酶活性可能已经恢复正常,检测结果也可能为阴性。
5. 其他疾病或因素的影响:某些其他的阴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阴道微生态和唾液酸苷酶的活性,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例如,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其他类型的阴道炎可能干扰唾液酸苷酶检测,使其结果为阴性;使用某些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影响阴道菌群,进而影响唾液酸苷酶的检测结果。
因此,细菌性阴道炎时唾液酸苷酶通常呈阳性,但不能仅根据唾液酸苷酶检测结果来确诊细菌性阴道炎,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医生的综合判断来诊断。当化学检测与形态学结果不一致时,最终报告以形态学结果为准 [6]

由加德纳菌引起的 BV,一定唾液酸苷酶阳性吗?
答案是否定的。阴道加德纳菌以往被认为是加德纳菌属唯一的种,在 2019 年有研究显示加德纳菌属里包含 13 个种,该研究重新修订阴道加德纳菌的同时还命名了利奥波德加特纳菌(G.leopoldii)、皮奥特加德纳菌(G.piotii)和斯威津斯基加德纳菌(G.swidsinskii)等 3 个新种,其中利奥波德加特纳菌和斯威津斯基加德纳菌的唾液酸苷酶阴性。因此,由加德纳菌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不一定唾液酸苷酶阳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