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和各类型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禁忌症 严重出血的血友病 晚期妊娠患者慎做 小儿及不合作者不宜做胸骨穿刺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可换部位操作 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务必由门诊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 门诊/住院病历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所有开单项目。穿刺医生术前需再核对一次。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性别及病历号。 选好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但容易滑针,患者仰面位易紧张。 髂后上棘穿刺点(最常用) 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造血更活跃,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或造血功能减低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体位 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时取侧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找穿刺点时可先用手掌找出髂后最突出的部分,后用手指按压定位,不易出错 骨髓穿刺术具体步骤 消毒: ① 消毒不留白、不回消,由内向外环形,直径15cm ② 消毒三次,每一遍范围要小于前一遍 ③ 接触病人后需洗手 注:此处顺序可在开包后,因不能保证穿刺包中是否由消毒物品,故建议开包前消毒 开包、戴手套、铺单: ① 开包:检查包装名称、有效期、有无破损,手不能碰其内侧面 ② 开包时先开对侧,再开自己侧 ③ 戴手套! 取下包内盖子、手套和玻片交给助手,助手戴手套、提前准备好玻片。 ④ 铺单时双手食指、中指夹住孔巾进行反折,一次成功! ⑤ 检查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以及穿刺针的通畅性(回抽一点形成负压) 麻醉: ① 助手取麻药、瓶口消毒 ② 正确抽取麻药 ④ 双人核对名称、浓度、有效期 ④ 不要跨越无菌区 ⑤ 正确排空气泡(技巧:注射器垂直地面,可保证气泡在正中,比较好排) 要点: ① 手指绷紧皮肤,皮下注射,先斜着打一个皮丘 ② 垂直皮肤进针,回抽无血注药,再进针,到达骨膜后做多点麻醉 ③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④ 如麻醉时触及骨膜,需记录进针长度(右手抵住患者皮肤拔针) 穿刺 ① 骨髓穿刺针与麻醉进针长度比较,固定器固定在长度(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 ② 持骨穿针与骨面垂直刺入,当接触到骨质后,左右旋转穿刺针,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固定时,表示已经进入骨髓腔 抽髓 ● 使用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注射器内留少许空气) ● 拔出针芯,迅速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抽吸(抽髓前可告知患者会有较强的疼痛感),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 ● 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结束后插回针芯才能拔出! 涂片 拔针 ● 按压、点消、敷巾 术后管理 患者处理 ● 帮患者整理衣物 ● 再次测量生命体征 ● 交代操作后注意事项:穿刺部位3天内保持清洁干燥、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物品处理 ● 垃圾分类处理 ● 标本处理:及时送检 ● 及时书写操作记录 优化与改进 利多卡因局麻的起效时间为1分钟左右,碰到怕痛的患者可以增加药量并加以局部按摩,让麻药与组织充分作用。 进针深度关系到抽吸的骨髓液质量及检验结果,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骨小梁之间骨髓小粒丰富,是最佳取样位置,而正常骨皮质厚度为1~3mm,当穿刺针突破皮肤及皮下组织后,进针骨皮质5~10mm,感到阻力消失,为最佳进针深度。
控制进针操作时间在5分钟内,防止骨髓液凝固影响标本质量。 少部分患者由于过度害怕、紧张焦虑,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可有恶心呕吐或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必要时可嗅芳香胺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标本保存及运输,也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务必等待玻片上骨髓液完全干燥之后再装盒运输。标本采集后应及时检测,最好在2h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