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力推荐:这5本书每年至少读一次!
时间:2024年09月06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9238

有些书看一遍即可,有些书值得一读再读,还有些书需要终生反复阅读。

今天这5本书,是央视几乎每年都会推荐的经典中的经典。

每一本都是恨不得全文摘抄的程度!

《人类简史》

image.png

《人类简史》给不少读者的第一印象——新,甚至“标新立异”。

以至于有读者感慨: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不同于一般史书的讲述方式,这本书以前所未有的野心,“kuku”从人类学的角度拉宽视野,自人类起源、诞生,到近现代工业发展;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如今可以创造、改变世界的智慧大脑;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人类究竟做了什么,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

赫拉利笔下这样极具历史张力的叙述,别说普通读者看得一愣一愣的,就连专业史学家也得迷糊啊!

写下《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戴蒙德说:“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说:“我拿起这本书立刻就‘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

然而,最妙的不止赫拉利选取的叙述角度,还有他谈及的话题。

你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高赞话题集,大多数关于人类的重要话题,都有。

生物学、历史、考古、心理学、艺术、伦理学……几乎你想了解的都有涉及。

如果你的知识比较零碎,那这本书的确非常适合阅读!

《白鹿原》

image.png

有人说《白鹿原》是中国的《百年孤独》,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而真实的人物群像。
的确,陈忠实早在创作《白鹿原》之前就暗下决心,要把这本书当作“将来垫枕头”的作品。

难怪有网友会说,如果一定要选一本书带进坟墓,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这本。

这是一部民族变迁史,也是一部劳苦大众奋斗的血泪史。

故事发生在辽阔的渭河平原,讲述了两大家族三代人为了抢夺白鹿原的统治权而争斗不息,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白鹿原上风云涌动,王旗变幻,唯一不变的仿佛就是这片沉睡的古老大地和耳边随风飘来的阵阵怒吼。

陈忠实笔下那些真实的普通人,仿佛就存在于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之中,他们痛苦挣扎,他们喜怒哀乐,他们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

看过《白鹿原》的人都会一声叹息,然后明白世间没有绝对的丑陋,也没有绝对的善良,每一个人都在挣扎,都在蜕变,都在命运的反复捶打中生生不息。

《平凡的世界》

image.png

1988年,路遥终于写完了这部《平凡的世界》。

为了写这部作品,他翻阅大量资料,走遍了无数乡村,甚至跑到煤矿上和挖煤工人们一起工作、生活,只为了寻找最真实的素材。

最终,他用了5年的时间写完了这部著作。

面世三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读者被《平凡的世界》震撼、感动。它跨越了时间的长河、认知的沟壑,即使没有那样的生活背景,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书中那些普通但闪耀着光芒的人们。他们对爱情的抉择,对生命的追求,也依然可以触动我们的心。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西北农村一个穷苦的家庭,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在生活中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却仍旧无畏前行的人生历程。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在命运的天阶上奋勇前行,踏踏实实地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印迹。

有读者说,又读一次,依旧震撼。就是这样平凡却热血,温暖而动人的故事,才真正能激励起心底奋斗的力量。

正如路遥在书中说的: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真正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读上一遍,就能给你一整年的灵魂力量!

《枪炮、病菌与钢铁》

image.png

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大陆上的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小麦、玉米、猪、牛等一些重要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某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是什么决定了今天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面貌?

这本书正是戴蒙德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思考。

他首先指出了三种他觉得错误的观点:一,智力差异,也就是种族论;二,气候差异论;三,河流孕育文明。

在戴蒙德看来,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决定这一切的是环境和资源的差异。而欧亚大陆抢占了文明发展先机的终因,正是食物生产的出现。

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讲病菌对于战争的影响:

“过去战争中的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的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病人的最可怕的细菌。”

整体书充满了思考性和启发性,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史书!

《额尔古纳河右岸》

image.png
这是一个关于鄂温克族的故事。
作者迟子建借用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那个处于极寒之地,以驯养麋鹿和狩猎为生的古老部落百年的沧桑历史。
这个弱小的民族,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顽强地守护着最后的家园,让世人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他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生活在那片森林里的人们纯粹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爱恨情仇和生离死别。

有读者看完这本书后,说到自己的第一感觉:

“真的很难想象,在离我那么近的时间和空间里,曾真真实实生长着那样古老的游猎民族。”

也有读者感叹书中描绘的遗憾和苍凉,是那么动人心魄。

人们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

就如同人生的很多际遇都是出乎意料地出现,然后毫无征兆地消失。它们毫不刻意地来和去。

然后在恍惚之间,我们体验到了生命的别离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