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原名马力,内蒙古赤峰人。中国当代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小说,采用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情节紧张、跌岩起伏,一看就停不下来。人称“文字鬼才”、“马亲王”。
《长安十二时辰》
很多人知道马伯庸,就是从这部同名电视剧开始的。
这是一部历史悬疑小说,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将遭遇一场吞噬一切的劫难,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竟然都寄托在一个死囚身上……
这是跌岩起伏的十二个时辰。
“在长安城,如果你不变成和它一样的怪物,就会被它吞噬。”
《大医》
这个名字,取自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这是马伯庸又一部,读了开头就停不下来的书,一部震撼心灵的医疗史诗,全书细致刻画了清末民初中国的第一代医生,超级震撼,超级励志。
《长安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唐代,想要运送保鲜期只有3天的荔枝,从岭南到长安,1500里,这是一个怎样的任务。
一口气看完的一本小说,大呼过瘾。马伯庸借小人物李善徳的视角,讲透官场和人性。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和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太白金星有点烦》
“天庭神仙皆社畜,西游路上打工人”
惊奇的角度写出了一个更现实的世界。看似在仙界,句句是人间。这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重读一遍的“西游记”。
马伯庸用哪个“西天取经”来写职场,看西游众神在职场斗智斗勇,写尽打工人的心酸和无奈,职场的勾心斗角,以小事件折射职场大智慧,读懂它,拿捏职场生存法则!
《显微镜下的大明》
“读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把古人当白痴。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历史,和当时人的视角不同,获得的信息亦不同。”
马伯庸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选择了6个明代基层人物小故事,非常适合历史细节控阅读。
通过这6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
马伯庸说:“希望吧明朝档案中冰冷的记录,变成有血有肉,鲜活的案件”
《龙与地下铁》
“要知道,一条龙的反抗精神越强大,它绝望以后心死得就越彻底。”
这是一本脑洞大开的奇幻小说。几百条龙生活在长安城的地下,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穿行。
而这些龙,是每年大唐天子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来的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
一条老龙疲惫地抱怨:“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当地铁。”
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恰恰反映了现实生活。
马伯庸的脑洞之大,每次都不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