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布满规则的社会中,
组成社会,同时也被社会影响。
要想跳脱出来,保持清醒,
就必须要了解环境,审视环境,
所以读点社会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镇喧嚣
明明是一本社科书,
却充满了小说般的故事性。
或许读懂基层,就读懂了中国社会。
《小镇喧嚣》讲述了华中地区某乡镇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
作者吴毅用“讲故事”的方式,
叙述了小镇一年多来发生的各种典型的事件,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
被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作品。
比如,书中描写“迎检”:
“乡镇是最低一级政府,谁都可以检查你,你却不可以去检查人家,只有扛着。”
“随着近代国家成长而兴盛起来的无所不包的‘数字化管理’,在当下的乡镇政治中进一步衍化为一种魔幻式膨胀的‘数字化游戏’。”
有太多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逻辑了!
乡土中国
想要了解中国和中国社会就难以绕开的案牍巨著。
什么是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
怎样理解中国社会的普遍底色?
在书中,费孝通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而这些都源于他不间断的实地调查和考察。
作为拥有中西双重教育经历的老一辈知识分子,
费老自然会从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
但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交融式的比对。
他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出处,
但绝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持批判式的态度,
他仅仅进行观察并感同身受。
他是这样描写中国家庭的: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精辟理性且恰当的比喻,真是值得一读再读!
权力与特权
同样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
为什么有些人得到了更多?
他们究竟做了什么?
是谁赋予他们的特权?
人类社会本就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伦斯基给出了解释。
人类社会在不断演化的进程中,逐步产生了分层。
阶级的出现,政治、经济的出现,
加速并巩固了分层现象。
这就是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
不仅回答了人类对于不平等的疑问,
还讲解了政权变更、战争发动的目的,以及特权的诞生和分配制度的演化。
非常立体高维度的视角,
从狩猎讲到生产,从农业讲到工业。
眼界想不提升都不行!
叫魂
这是发生在有着“锦绣盛世”之称的乾隆年间的“妖术事件”。
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
一股妖风冲击了半个中国,
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
而这股妖风正是一种名为“叫魂”的妖术。
一时间全国上下各省各县纷纷掀起了巨大而莫名的恐慌,
随即一场举国性的除妖运动风雨欲来。
官府下令全面清剿。
于是,人人自危,因为任何人,无论贵贱,都可以指称别人为叫魂犯。
每个人都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
当权力被有意或无意下放到大街上时,真正的可怕才浮出水面。
正如作者孔飞力在书中所说: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
“我们在这里所瞥见的,是否是一个已被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所困扰的社会所遭受到的一种道德报应?”
看完不得不感慨,孔飞力算是接住了费正清的班!
疯癫与文明
这本书是福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作为一个“叛逆”的思想家,
他言辞精美、情绪饱满地批判着世界。
这次他的批判对象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知识。
这可真是一个“疯子”!
但不正是因为有这些人,
我们才能够更清楚地认知这个世界吗?
福柯说,知识变得越来越抽象复杂,
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如果一种知识与感官的联系过于薄弱,过于脱离直觉,那么就会引起大脑的紧张,进而使整个身体失调。”
一句话,疯癫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抗。
好家伙,这读起来是真烧脑!
但读完之后就像攀上一座高山一样,有种“一览众山小”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