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书越多,越能体会到咱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和高度。
作为中国文学的灵感来源和精髓,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一生都绕不开的柴米油盐和壮丽山河。
无论你是否是诗词爱好者,今天这5本书都不容错过!
《诗经》
作为中国诗歌的开始,中国文学的源头,2500 多年来,《诗经》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蕴和美学家底。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诗集的话,那一定是《诗经》了。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读《诗经》,便不懂如何说话。
很多人以为《诗经》只是民间诗歌,但其实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大百科,还记录了诸多历史典故。
比如《诗经·召南·甘棠》,讲述了召公奭在治理地方时,经常在甘棠树下听讼断狱,公正无私,使官民都各得其所,天下大治。于是,“甘棠”或“召公棠”这一典故,就被用来称颂惠政及管理的惠施惠行。
比如《卫风·硕人》赞美的就是嫁给卫庄公的齐国公主庄姜。这首诗歌也被称为我国美人文学的“千古之祖”。
很多惊艳动人的诗句都出自《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单来说,从草木鸟兽、男女情爱,到田园牧歌、人世百态、家国情怀,它无所不包。
甚至很多名人的名字都取自诗经:王国维、梁思成、林徽因、琼瑶、屠呦呦……
难怪很多文学大师和学者纷纷呼吁,《诗经》值得每一个中国家庭珍藏。
《李太白全集》
有句话说得好,读中国文学必读诗,读诗必读唐诗,读唐诗必读太白诗!
李白,这个早已融入所有中国人血脉中的名字,恐怕再过五百年,依然会在后人的口中经久不衰。
可以说,令全世界向往和折服的大唐盛世文明,李白功不可没!
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位伟大的诗人带着豪迈,带着狂狷,带着浪漫,左手剑右手酒,胸中墨海气吞山河,大笔一挥九州皆荡。
这本《李太白全集》就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
由清代著名学者王琦耗费半生精力,整理注校,堪称所有研究李白诗中成就至高的一套书。
这是因为清代盛行考据之风,而且精谨审慎,加上文人们本身著述成就并不高,所以研究前人的作品几乎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
想要读李白,这个版本是不二选择!
《杜甫评传》
有人说,生活的答案,在杜甫的诗里都有。
这话一点儿不错!杜甫一生尝尽人间悲欢,看透世事哀乐。命运给予他的痛苦和烦闷,他都一一消化并将其融入笔下的千篇诗作。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生活所遇的不顺和坎坷,并没有比杜甫多多少。
就连鲁迅都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所以,失意时读杜甫,真的可以汲取生活的勇气!
这本《杜甫评传》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研究杜甫zui好zui全的,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
以至于有读者说,这是要把研究老杜的路给堵死了!
作者陈贻焮积毕生之力,以评带传,像写小说般,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历史记述、后代杜诗注解为纬,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壮阔“史诗”。
将杜甫诗中的苦恨酸楚、沉稳大气一一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而且这一版是继多年绝版,只能靠影印本流传之后的全新版本。
集美真心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人间词话》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所谓“词话”,就是评论词的意思。
王国维以“人间”二字命名这本词话,正是他对词之一道的理解和感悟。
他首次开创性梳理出词的脉络、规律。用短短64则笔记,讲透词的美学核心:推崇“简”与“真”,提出“境界说”。
比如王国维最为欣赏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
而关于境界,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人生三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叶嘉莹先生曾说,自己年轻时对于读词也是稀里糊涂,直到看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才有醍醐灌顶的通透感。
所以说,想要领略古词的精华和古典美学的精髓,这本书是必读首选。
《苏轼词集》
苏轼,这个时至今日依然被评为“全国zui豁达的男人”的时代精神标杆,我愿吹爆他!
之前集美就写过一篇《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需要苏东坡》,详细讲述了苏轼跌宕起伏,极具传奇的一生。
真真是不止一次从心底里觉得,活得越久,越觉得苏东坡珍贵!
他的诗词虽大多数是平和豁达,但他也一次又一次地乱于心,困于情,遇到挫折也会苦闷也会忧愁,然而他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从不让这些消极的情绪主导人生。
别人淋雨疲于奔逃,只有他恣意潇洒地漫步雨中,作出了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所以,苏轼词真的非常值得当代人一读!
而这本《苏轼词集》也是市面上十分少见的版本,收录了苏轼词全部的作品和历代文人的评论,并且还有典故、常识的注解和系年,对全面阅读苏词非常友好。
你甚至能看到苏轼读过什么书,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
喜欢苏轼的朋友,这本书可以格外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