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似乎从来都没有思考过死亡,但当死神来临时,我们唯一能表达的大概就只剩下不知所措。
这种一生大约不会有很多次体验的经历和感受,恰恰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必修课!
因为只有了解过死亡,才能真切地学会如何更好地过完这一生。
今天这5本书,强烈建议每个人都读一读!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2017年,刘宸君和男友梁圣岳到尼泊尔登山旅行,途中却遇上当季罕见大雪,受困岩洞。
在受困中,她和死亡迎面相逢,掩盖不住的恐惧从心底油然而生。
于是,她决定以向朋友写信的方式来缓解恐惧和孤独,直面死亡。
她说:“我可以告诉你上百上千个我们的回忆,只要我还能说、还能写,我就不无聊了,尽管死亡正在接近。”
当搜救队在受困后第四十七天找到两人时,刘宸君已在三天前过世。
这个只有19岁的年轻生命,匍匐在了死亡的脚下,却将灵魂化身为笔下的文字。
这本书选编了她留下的游记、诗歌、书信、日记。从印度到尼泊尔,刘宸君坦露途中的情感拉扯;受困洞穴,刘宸君怀抱恐惧又仍望向未来。
她说:“在这里我竟然考虑如果可以活着出去,三十五岁要生个孩子,不然我还是会很不负责,也不会懂你们。”
在她碎片式的、不加矫饰的表达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粹的生命散发出的澄澈透亮的光芒,照进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心中。
《当呼吸化为空气》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
在被确诊为患有第四期肺癌之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写下了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
在书中,保罗为我们展示了如何让生命最后一程不留遗憾。
他说,“要是我确切地知道自己到底还剩多少个月或者多少年,前路也许会清晰很多。你要是告诉我,还剩三个月,那我就全部用来陪家人;还剩一年,我可能会写一本书;还有十年,我就回去救死扶伤。”
显然,“活在当下”这种真理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有读者看完这本书留言道:
“保罗呀,有一天,我要带着这本书来到你的墓前,和你聊一聊,也许你听得见。”
我们无从感受和死亡同行到底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乐观,但保罗用他生命最后的火焰,为我们照亮了一条比时间更有意义的路。
强烈建议,这本书一定要优先读一读!
《我离开之后》
“如果有一天,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
人总是不愿谈到死亡,尤其是至亲之人的离开,但这却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课题。
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对话,或者对父母,或者跟孩子:
“我会死吗?”
“会呀,但那要很久,很久,很久以后。”
“那,你会死吗?”
“会,但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
哈莉很小的时候就很恐惧“妈妈的离世”,23岁的一天晚上她又做了这样的梦,于是第二天她哭着问妈妈说,能不能给她写一本笔记,关于“如果有一天妈妈真的不在了”。
于是,就有了这本《我离开之后》。
妈妈苏西开始告诉女儿,自己“死”后的每一天应该做什么。
比如第4天,妈妈说要请哈莉给自己写讣告;
比如第7天,妈妈请哈莉在葬礼上给自己播放两首歌……
这本温情而诙谐的死亡书,曾让无数读者笑着流下眼泪,深刻地体会到爱与失去,以此更加珍惜与爱的人相处的每个瞬间。
看完这本书,有读者给自己的妈妈发去了信息,问她有没有写过日记,因为想知道自己不在妈妈身边的每一天,妈妈在做什么、想些什么。
《生命的礼物》
2019年,欧文·亚隆的妻子玛丽莲被确诊为骨髓瘤。
作为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一生都在教导别人如何面对死亡,可当人生的至暗时刻真正来临时,以往那些“真理”似乎都变得毫无作用,欧文陷入了极度的悲伤。
看到丈夫如此痛苦,时日无多的玛丽莲提议将这段真实的经历写下来,帮助他们彼此渡过难关,或许还能帮助更多有同样经历的人。
于是夫妻俩共同写了这本《生命的礼物》。
当永失吾爱,生活灰暗绝望,该如何坦然面对孤独,疗愈哀伤?
当生命的渐逝无法阻止,该如何了无遗憾地告别,好好陪伴爱人最后的时光?
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现在或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欧文和玛丽莲在书中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以及对彼此的无以言说的爱意,治愈着每一个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人。
有读者说,看到欧文毫不掩饰的表达时,眼泪就不由自主地下来了。
欧文在书里写道:“我知道,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深爱某人,是非常少见的事儿。然而,即便到了今天,她一走进房间,我的心就会被点亮。”
《最好的告别》
当生命迎来终点,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不甚了解,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
比如他在书中讲到衰老的进程:
30岁开始,心脏功能开始下降;40岁开始,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下降;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 1% 的速度丢失骨密度;70岁时,头部受到撞击之后,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80岁时,我们会丢失 25%-50% 的肌肉;到85岁,40%的人会患上老年痴呆。
这本书能给我们的启示,足以让我们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衰老和死亡。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好地死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