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没写完却已捅破天花板的传世名著!被无数读者封神的必读好书。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5059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但诸如《红楼梦》此等未竟之传世佳作,还有很多。

今天就推荐5本虽然没写完,却已被无数读者封神的必读好书。

《卡拉马佐夫兄弟》

image.png

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在写《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也就是全书的下半部,然而在一次捡笔筒的过程中,因搬抬柜子用力过大,血管破裂,当天去世。

自此,《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半部未竟之作流传于世。

不仅成为陀氏zui为人称道的著作,也被誉为人类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小说围绕一场“弑父案”展开。被杀的人叫老卡拉马佐夫,这是一个十足的恶棍,贪财好色自私凶狠。然而线索直指他的几个儿子。

大儿子德米特里被指与老卡拉马佐夫为了一个荡妇争风吃醋;二儿子伊万聪明冷静,但他内心矛盾,曾一度希望父亲和大哥自相残杀;小儿子阿辽沙善良仁慈,一直躲在修道院;还有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

似乎每个儿子都有杀死老卡拉马佐夫的动机,案情也变得扑朔迷离。

故事中的每个人物似乎都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凶手究竟是谁?

在书中,陀氏为我们再一次鲜活地展示了人类身上的人性、兽性和神性。

据说下半部会围绕小儿子阿辽沙展开,终究还是看不到了。

有读者扼腕叹息:没有人能续写它,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在没有了,以后也不会有了。

《死魂灵》

image.png

据说,《死魂灵》原本至少有三卷,但写到第二卷时,果戈里因精神的极度崩溃和沮丧,曾几度将第二卷的手稿焚毁,只留了一些残篇。

但仅凭《死魂灵》第一卷,就奠定了果戈里“俄罗斯小说之父”的地位,也让他跻身世界一流文学大师之列。

故事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沙皇俄国的一个六品文官,他到处探访民情,察看那些灾情严重、农奴死亡率较高的地方。然后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向地主们收买那些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作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以此骗取大笔补贴。

显然,小说中商人的狡黠、地主的贪婪、官僚的丑态,以及农奴们被压迫的惨状,都指向了沙皇俄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状态。

有读者这样评价:“每一个人物都经典到身边似有其人,讽刺的手段高明到稍不认真便以为在说正经事,讽刺的语言也极其舒服不做作不带有半点私人仇恨厌世之势。”

我想正是因为果戈里极尽讽刺之能事,才引来沙皇政府的迫害,继而导致他后期精神世界的扭曲。也引得《死魂灵》因此留下遗憾。

《城堡》

image.png

卡夫卡有很多未完成的作品,《城堡》是其中之一。

这与卡夫卡对于写作的追求和表达的信念有关,他的大部分作品要么未完待续,要么直接没结尾。比如《美国》《城堡》就属于没结尾,《审判》虽然已有结尾,章节却并不完整。

如果不是他的好友布洛德违背了他的要求,没有在未经阅读的情况下就烧毁手稿,恐怕这三部作品我们连现有的章节和残篇都看不到。

《城堡》讲述了一个名字叫K,受城堡雇佣的土地测量员,为了飞黄腾达,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终于在一天晚上来到了一个村庄,却被告知不得留宿村子,原因是凡留在此处必须经过城堡伯爵的许可。

第二天他就动身前往城堡,却因为各种怪诞的事情,始终没能进入城堡,也没有见到伯爵。他求助村长,却发现自己的到来原来竟是案卷错误导致。

此时,K才明白,自己费尽心力追求的权力、财富、地位……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这何尝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

有读者说,初读此书只觉晦涩难懂,等到阅历足够了,才明白字里行间都是人生真谛。

《城堡》不愧为伟大的作品,看似荒诞,实则句句照进现实!

《明暗》

image.png

这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绝笔之作,不仅是他的巅峰之作,也被誉为“日本真正的近代小说”!

但终因夏目漱石胃病恶化离世而未能完结。

故事讲述了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津田和阿延,在外人眼中是模范夫妻,恩爱有加。但丈夫津田的一次生病住院,彻底打开了真相。原来这对“完美夫妻”都在各自伪装。

津田毫无实力,敏感多疑,所有精力都放在表面功夫上。阿延则四处宣扬自己受丈夫宠溺,婚姻美满。两个虚伪的人,怀揣着各自的小心思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也正因为这次住院,两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逐渐被放大。

真真是把多少婚姻的真相都讲透了!

要么说夏目漱石是人性描摹大师!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日本中上阶层的亲族关系、人情往来和代际冲突。台面上的话语,背地里的算计,简直不能再精彩了!

难怪连鲁迅都会这样评价夏目:“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当世无与匹者。”

《正红旗下》

image.png

老舍是满洲旗人,隶属“满洲八旗”中的“正红旗”。这本书的书名因此得来。

1966年8月24日,他选择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底,于是这本书成了他未完成的遗作。

据说老舍当时对这本自传体长篇小说相当重视,每天只写几百字,斟字酌句,哪怕是一个标点也要反复琢磨!

故事从“我”出生写起,当时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眼看着大清王朝走向没落,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们也在末路挣扎…… 

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山河破碎、家园残存,这些大清子民们的命运也开始摇摇欲坠。

有读者感慨:意难平啊意难平!这本书没有写完,真是天下一大憾事!

的确,在这仅存的七万多字里,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巨大的清末老北京画卷和各种形象无比鲜活的曾经的人们。

试想如果这本书能写下去,后面的故事恐怕会更加精彩。

这不仅仅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和反思,更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碎片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