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总需要一些来自心底的能量来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今天推荐的5本书,每一本都饱含人生难得一遇的高能量,让你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都能量满满!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1959年,这部小说出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它就横扫了“雨果奖”“星云奖”。
超10万人打出了9.1的高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了一个已经32岁,智力却只有5岁孩子水平的心智障碍者查理,在生活中被周围几乎所有的人嘲笑、戏弄。
偶然的一次机会,查理成为了继小白鼠阿尔吉侬之后,智障患者受试体的最佳人选。
实验非常成功,查理的智力从68飙升到185。然而他发现,人们彻底远离了他。
就在这时,小白鼠阿尔吉侬被发现逐步表现出了实验的副作用,直至最终死亡。
而查理也因为副作用,智力再一次退回到以前。那些远离他的人,竟然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有读者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没有一本书能够超越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
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见过光明之后再次回到黑暗。
当查理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终于实现,却最终再一次失去时,真的难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该是怎样复杂的情绪。也许,这就是人生。
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震撼和警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获取,也在不断地失去。生命的常态是变化,当你见识过这样的轮回,你的内心就不会再轻易被击溃。
《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此后这部闪耀着荣光的皇皇巨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翻译家傅雷把它视为人生之书,作家冯骥才称它为首读经典,主持人杨澜更是直接将它当作人生信仰。
小说讲述了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跌宕起伏而又奋斗的一生。克利斯朵夫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天赋卓绝的他,7岁就成为了公爵府的演奏师,然而家庭几度遭遇变故,让他再次陷入了生活的泥潭,性情也变得暴躁激进,踏上了流亡的日子。
好在他遇到了修道院的音乐师安东尼蒂,逐步找回了自己,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音乐家。可命运并没有放过他,有人恶意曲解和中伤,让他一再遭遇谩骂和驱逐。
最终他凭借坚强的意志熬了过来,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从此不问世事,专心音乐的创造。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真正勇敢的人,即使被打倒100次,也会第101次站起来。
正如一个高赞留言所说:
“这本书让我重新充满了力量,生活就是有悲怆也要去昂首面对,不要为自己的懦弱和胆怯找借口,永远不要!”
如果你正被生活逼迫得走投无路,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约翰·克利斯朵夫》。
《一个人的朝圣》
这不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全书从头到尾都透露出“不可能”。
因为读完你会发现,到最后谁也没有得到救赎,但故事本身的意义已经大于救赎了。
2012年,英国剧作家乔伊斯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当年便风靡了数十个国家,入围布克文学奖,还一度成为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过花甲的退休老人哈罗德,有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曾经的好友奎妮的信。信中朋友说自己得了癌症,即将死去,这封信正是一封道别信。
回想起自己平淡无聊的一生,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和妻子的隔阂也很深,总感觉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的遗憾。于是,他决定步行横跨整个英格兰,672英里,去看望自己的好友。
他相信,只要他走下去,奎妮就不会死。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在这趟旅程中,他明白了很多过去几十年都没弄明白的事情。
原来造成今天这一切的痛苦根源,正是怀抱过去的痛苦和遗憾不肯放手。
有读者说,看到哈罗德最后终于能自然地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时,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慰藉。
在人生这段旅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过往和解,及时调整人生的方向。
如果你也时常在生活中感到遗憾和痛苦,那么哈罗德的故事也许会给你答案。
《被讨厌的勇气》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刻:
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胡思乱想很久?总是怕被别人讨厌?觉得自己不完美,别人的一个眼神仿佛就洞穿了所有?
如果你也是高敏感人群,或者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黑夜里的一盏路灯。
数以百万敏感、不自信的人,都曾被书里的这句话治愈过: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它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我们自身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我们自己。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的故事形式,总结了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思想。而阿德勒最著名的一本书就是《自卑与超越》。
有读者说,易读程度完全超越了想象,比当年读《自卑与超越》有代入感多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照顾自己的情绪一点也不自私!
《冬牧场》
关于《冬牧场》,李娟说:“至今它仍是我写作上的最大自信。非要选一本书作为‘代表作’的话,目前我觉得非它莫属。”
《冬牧场》的好,或者说李娟的好,是显而易见的。
这部长篇纪实散文,是李娟用了4个月,零距离对哈萨克族人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
即使在那样荒凉沉寂的旷野,也有生命的温暖,也有生活的诗意和希望。
正如李娟在书中所说:
“人们觉得幸福不是因为他们活得舒适而是因为他们充满希望。”
作为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李娟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而每一次读完下面这段话,我的内心都能升腾起一股感同身受的巨大能量。
“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