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内心孤独,心灵迷茫的时代,能让你保持清醒的5本书
时间:2024年08月02日 作者:ebooksoso.com 分类:书单书评 阅读量:8590

在这个信息越爆炸,内心越孤独,心灵越迷茫的时代,我们可能越来越不清醒,不知道该如何独立思考,保持本心。

所以今天,小编想给大家推荐5本书,让我们能在纷乱嘈杂的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内心,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往里走,安顿自己》

image.png

这本书出自年过九旬的史学大家许倬云之手。

他以仁爱之心敏锐地察觉到现代人的痛点和症结——内心无法得到安宁,生活也变得慌慌张张。

正如罗翔所说,老先生尤其难得有一颗爱普通人、为普通人寻求安顿的心。

为什么是许倬云?他的人生感悟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这就要先讲一讲他的人生经历。

许倬云幼年时因早产和营养不良,肌肉严重萎缩,骨骼发育畸形,无法正常走路,到13岁才能勉强行走。虽然没机会读小学初中,但凭借着后天的努力,以插班生身份直接入读高中,考进了台湾大学。

往后的人生里他背井离乡,在美国漂泊学习,又亲历战争,目睹了杀戮,遭遇了数不清的苦难时刻。

面对这样的人生,大多数人可能早就支撑不下去了,更别说达成如此高的成就。

而这一切造就了他不同常人的人生阅历和感悟——

“我们的身体,是最宝贵的东西,千万不要糟蹋。”

“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做不成的梦。”

“为什么你觉得活着累?累就累在无法安顿自己的心啊。”

真的非常适合在困境和低谷时阅读,拯救自己的心境!

《清醒地活》

image.png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迷茫、焦虑的时候,感觉不知所措,仿佛整个人生被卡住了一样。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惯性思维去思考、感受,从而迷失了自我,当新的挑战出现的时候,旧的思维无法支撑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但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内心世界就会打开,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敏锐,所有的情绪和能量也会焕发新机。

所以我们需要觉察清醒的自己,摆脱阻碍,完成自救。

以上这些观念都来源于这本《清醒地活》。作者迈克尔·辛格是冥想大师,他通过解释心灵、情绪和头脑的运作模式,告诉我们要注重内在,尤其是精神力的成长。

他说,“如果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认真而积极地生活,你的生命就会更加充实,你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无条件的快乐!”

有读者说,这是一本让人觉醒的书,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奇效!

如果你经常感觉自己像是没开窍一样,活得有些“笨拙”或是不够通透,集美建议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也许它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人生指引。

《树上的男爵》

image.png

到底怎样才算自由地活着?

读过这本书的人,大概率会有这样的疑问。

作者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作家卡尔维诺。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着力描写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

王小波曾说,自己与卡尔维诺的差距还是很大,卡尔维诺是当之无愧的偶像。

《树上的男爵》讲述了一个贵族少年柯希莫,为了反抗迂腐的家规,从12岁起爬上了一棵树,从此树就是他的家。无论是雨雪、寒冬,还是遭遇危险的狼群,再或者是爱人的期待,他都坚持住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为此,他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于本心,只做自己的勇敢的人,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正如读者说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活得千篇一律,卡尔维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如果你还没读过这本书,建议一定要纳入书单。

在充满想象的奇妙和荒诞中,或许你也能找到内心的答案!

《乌合之众》

image.png

千万不要被书名吓到。

看勒庞的《乌合之众》,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清醒。

这本书名声在外,即使不读书的人,可能也听说过它。

法国《世界报》称它是“影响世界的20本书”之一!

作者勒庞对人性的洞见无比深刻,不要盲目从众!不要盲目从众!
古斯塔夫・勒庞一生都在研究社会心理学,对于从众心理、集体心理、集体行为有着超越时代的认知。

所谓乌合之众,说的是不经独立思考而盲从的行为和人。

勒庞说,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会被削弱。

你能成功的机率就会大打折扣,你的情绪也会被影响。

很多时候,行为和思想容易被干扰,因为我们害怕得不到,害怕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害怕自己吃亏,害怕自己处于资源的劣势。

这其实本身问题并不大,但急于出手就会行为变形。

看完这本书,给头脑浇一盆凉水,尤其是在这个全速奔跑的时代,做个清醒独立的人。

《局外人》

image.png

“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看到,然后定义。而是先定义,然后看到。”

这本书是加缪的代表作,也让他成为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活得无比真实的人,是如何在人们的偏见中被一步步推向死亡。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默尔索,三十多岁,是一家公司普通的小职员。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母亲死讯”的电报,于是他着急忙慌地去参加母亲的葬礼。

但在葬礼上,他始终没有掉一滴眼泪,也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对他产生了“大逆不道”的偏见。

一场偶然的冲突,默尔索因为正当防卫,被迫开枪杀死了对方。然而,几乎所有人,包括他的律师和检察官,都认定他是一个龌龊可恶的杀人犯,仅仅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眼泪。最终默尔索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判处了死刑。

可是,没有人知道,他在得知母亲死讯第一时间就请假跑去车站,赶往养老院。他不哭是因为他觉得母亲这样体面地离开未必不是解脱。

无数读者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被迫成为“局外人”的时刻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避免自己成为不够清醒的“局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