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天盖地的书单,华而不实的宣传,总是让我们一次次踩坑。读书的魅力就是在于体验一次精彩的人生,但结果往往是,这“人生”好糟糕啊!幸运的是,在小编这个月读的书中,有4本书,轮番收割了我的膝盖。
这本书的设定会让你联想起日本人气动画《刀剑神域》,在VR的世界里,逐渐迷失自己。它的剧情又会令你想到电影《盗梦空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到最后都会怀疑自己是否真实存在。故事讲述的是大学生上杉彰彦写了一本小说,被一家神秘的公司相中,并作为VR游戏的剧本。身为剧本的原作者,上杉彰彦被邀请成为游戏第一批测试者。和他同为测试者的还有一个妹子。然而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男主总是听到有人警告他:“快逃!”。同男主一同测试的妹纸,竟然莫名失踪了。一个自称是她好友的人找上男主,二人试图查明真相。但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他们开始怀互相疑对方撒谎,因为他们的记忆完全对不上……现如今,VR技术早已不再陌生,可是你知道这本书是在30年前创作的吗,那时候还没有VR这个概念。作为开山之作,作者的脑洞,超前预言了未来。剧情简单但跌宕起伏,被读者奉为“经典”。故事的男主北角今年三十七岁,在北京东二环内有一套一百一十平方米的大两居。在北京生活的十八年里,他有过三个女朋友。北角很宠爱女朋友们,可是却没能留住她们,没有人愿意和他结婚。原因竟然是北角身上的两个牙印,一个在胸口,一个在臀部,一深一浅。每到秋天,牙印就异常清晰,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血红色。时常伴有疼痛,好像时刻提醒着他什么……北角平静的生活,被一封匿名邮件和一张孔雀翎图片打破了。北角知晓这图片和他的初恋情人简翎有关。于是,他辞掉了工作,卖掉了房子,背起行囊,决定去寻找十九年前那场浩劫中的人。小说情节悬疑起伏,到底是谁发的匿名信?简翎到底是谁?十九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背后操纵一切的人又是谁?结尾的壮烈、悲凉,让很多人怅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不久,小编就又翻出了这本《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本书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是小编最爱的诺奖作品。全书散发着悲伤、抑郁、震撼,但是与此同时又发人深省。1986年,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事故十年后,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赶赴现场的消防员,因为接触了大量的辐射,在14天内死去。他们身体发黑、身体水肿、皮肤一片片碎裂……消防员的妻子陪同护理了14天,最后产下了一个死婴。军人从事故现场回家后,将帽子给了儿子。结果,儿子得了脑癌。这是小编今年读过的最抑郁的一本书,哪怕我放下了它,它却不放过我。但与此同时,也是这些身陷灾难之中的小人物们,也带给了我们感动和希望。“不过初恋那种玩意儿就像出天花一样,出过一次,一辈子再也不会发了。”
如此比喻“初恋”的人,也只有白先勇了。小编最初因为一本《台北人》入坑。《台北人》讲述了14位不同阶层、职业、经历的人迁徙到台北后的故事。作者道尽了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哀凉。与《台北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本,正是《纽约客》。《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谪仙记》和《谪仙怨》中,两位美貌的官家小姐,身在纽约这个五光十色的大都会中,与命运抗争。只不过一人选择了自戕,而另一人选择了堕落。有的人回到了祖国,有的人却无奈留在了纽约。但是多年后再次重聚时,却都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Danny Boy》和《Tea for Two》讲述的却是“同志之爱”的故事。六个故事,不同年代,这群人都在试图融进这个名为“纽约”的地方。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过:
一本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一个让读者进入并且忘我的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成为另一个人,尝试另一种生活。
在VR虚拟世界中,来一次“盗梦空间”式的解谜冒险。跟着男主北角回到十九年前,去感受那场擦肩而过的真爱。切尔诺贝利的天空在哀鸣,身临其中,才知“地狱”也不过如此。在纽约穿梭年代,看着一代代人在红灯酒绿中,努力地活着。你愿意成为书中的谁?选择哪一种人生来一次沉浸式体验呢?